广告区域

浩瀚体育自媒体

浩瀚体育自媒体

2030年市场规模达2万亿 低空经济蓄势待飞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

  仅用时20分钟就能跨越珠江口从广东省深圳市落地珠海市,比原本两地间约3小时的高速车程提速明显,是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可以使通勤效率大幅提升?这是有“空中的士”之称的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全球范围内完成的首条跨海跨城航线演示飞行。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名为“盛世龙”的5座eVTOL航空器成功首飞背后,全国多地也对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新质生产力作出了诸多前瞻性布局。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被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正待展翅高飞。事实上,早在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打造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也强调,要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这也意味着,低空经济已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将目光聚焦在了发展低空经济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表示,今年以来,在国家层面大力推动下,低空经济已迅速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也表示,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日趋成熟和低空空域管制逐步开放,我国庞大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呈现雏形,低空经济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

  或将迈入“发展元年”

  在使用场景、产业链集群、政策、技术、基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下,我国低空经济或将迈入发展元年。

  作为通过eVTOL与各产业进行组合的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拥有多个适用场景,其发展能够辐射诸如农业、旅游、医疗救护等多个相关领域。

  咨询机构罗兰贝格表示,我国高度发达的市内公交和城际铁路决定了国内 eVTOL应用场景和美国等国家有较大差异。国内观光游览和医疗救护eVTOL的需求缺口约2000架,市场合计在47.8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eVTOL产品的高度集成,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记者注意到,低空经济的主要载体eVTOL的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需多方参与。

  德邦证券相关研报分析认为,eVTOL产品含有上百套设备、十多个子系统,设备间的机械、电器、通讯接口繁杂,对下游主机厂系统集成和整机研发提出了很高要求。以上游产业链为例,目前包括宁德时代、霍尼韦尔、赛峰等知名企业均有参与eVTOL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等。

  目前,与低空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障碍也在逐步扫清。记者注意到,自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发布了多个涉及低空经济的重要政策文件,并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国家民航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到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另据相关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多地前瞻布局抢占风口

  在巨大的市场风口面前,我国多个省份已开启前瞻性布局。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中,包括四川省、山东省、江苏省、湖南省和云南省等在内的地区均强调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例如,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有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一起上,支持成都、自贡等做大无人机产业集群,布局发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此外,江苏省、云南省、山东省等地也首次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不过,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在发展低空经济具体规划等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以山东省为例,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

  相较之下,广东省深圳市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更侧重于简化手续申请流程、补贴低空经济企业等,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今年2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政府应当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

  为何地方政府都选择将低空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途径之一?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发展低空经济能够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消费市场。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航空器研发、生产、销售等领域。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转型,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柏文喜进一步表示,低空飞行具有便捷、灵活的特点,发展低空经济则有助于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运输效率,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商业化落地还需扫清障碍

  据了解,早在2022年,昆山市就已提前布局低空经济载具eVTOL相关产业。昆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8月,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峰飞航空”)“牵手”昆山旅游度假区,总投资达到10亿元的峰飞航空科技产业园正式启用。

  此次在深圳和珠海两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完成首飞的“盛世龙”即由峰飞航空自主研制。峰飞航空作为国内最早投入eVTOL航空器赛道的科技企业之一,已与东部通航签署100架“盛世龙”采购订单。

  除峰飞航空外,万丰奥威(002085.SZ)也在今年2月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万丰飞机作为全球通航领域领跑者,在eVTOL领域拥有多年技术积累,与合作方多年深入细化讨论,拟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 eVTOL产品。

  不过,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万丰奥威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上述合作还未有落地的具体时间表,双方仅签署了合作协议。

  尽管低空经济市场广阔,相关各方也正迅速进行前瞻布局,但以eVTOL为载体的低空经济全面商业化尚需克服体制阻碍和技术难题。

  记者注意到,目前eVTOL开展商业化运营的先决条件是适航取证。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航空器合法投入使用所需的取证主要包括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O)、运行许可证(AC)三类。民用eVTOL的取证路径也遵循上述流程。

  对此,德邦证券研报分析认为,eVTOL已初步满足商业运营适航管理要求,适航审定流程一般2-3年,在市场推动下未来有望加速。

  柏文喜告诉记者,未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首先要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空域,简化飞行审批程序,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更多便利。“同时,要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责,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和新能源汽车类似,电池续航仍是eVTOL在短期内大规模落地的最大技术难点。

  德邦证券方面进一步表示,相较于电动汽车,eVTOL对电池安全性、平均放电倍率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并且不同类型的eVTOL悬停与巡航时所需的电池比功率也有所差距。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eVTOL本身尚有技术难题需要克服外,低空经济在低空飞行、制造、保障以及综合服务等领域需更进一步。

  苏州市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在加快形成以高端无人机制造为重点的产业生态的同时,还要建设低空经济发展所需通航机场网、地面设施网、保障服务网、空中联络网和飞行航路网等“五张网”。

“末日博士”鲁比尼:美国经济“不着陆”可能性较大,对美股将会不利

经济学家鲁比尼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活力,但这个消息对股市可能不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以看跌观点著称的鲁比尼说,他不太担心美国经济会滑入衰退,“软着陆”的可能性不高。美联储决策者12月发布的点阵图预测今年年内降息三次,鲁比尼认为,最终降息次数可能少于这个数字。鲁比尼说,经济“不着陆”的可能性是切实存在的,即经济增长高于潜在水平且通胀仍具粘性,但有个矛盾的现象是,经济好消息可能对市场反而是坏消息,因为这意味着美联储不会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早那样多的降息。

摩根大通CEO称只要经济不衰退 商业房地产可挺过难关

  戴蒙表示,只要美国未陷入经济衰退,商业房地产的问题将被限制在该行业的“口袋”内。

  这位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周一在CNBC上表示,许多业主可以应对当前的压力水平。他在迈阿密举行的公司年度高收益和杠杆融资会议上受访时表示,与较高利率相关的较低估值“不是一场危机,而是一种已知的事情”。

  戴蒙说,“如果我们没有陷入经济衰退,我认为大多数人将能够挺过难关,进行再融资。”“如果利率上升,经济衰退,就会出现房地产问题,而一些银行的房地产问题将比其他银行严重得多。”

  戴蒙表示,在长期的低违约率之后,违约率上升“只是一个正常化过程”。

六大公募人士重磅发声!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在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金融机构人士关注哪些热门话题?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期待?资本市场将有哪些投资机会?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专业总监李崟、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高楠、民生加银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何江、汇添富基金基金经理蔡志文、泓德泓富基金经理季宇、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林清源,共同进行前瞻性探讨。

以下是采访“金句”:

  李崟:近期各类支持政策在逐渐发力,“政策底”已经较早出现,通过政策持续发力和时间的验证,今年春季以后各类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可能会慢慢显现,看好2024年整体市场表现。

  高楠:后续展望,在监管换将、政策资金入市、小市值资金踩踏风险暂缓、两会政策预期等多重利好催化下,投资者情绪已明显改善,市场超跌反弹有望延续。

  何江:我国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我们持续看好相关的投资机会。

  蔡志文:市场对于两会期间政策稳增长的预期逐渐升温,积极的预期有望支持市场进一步转暖。

  季宇:“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但关键还是创新和技术突破。

  林清源:2024年,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将成为全年投资主线,标志着一个更广泛的科技浪潮。这股浪潮不仅将推动TMT领域的创新和增长,而且将推动其他产业进行新一轮创新。

经济增长目标、稳增长政策等受关注

中国基金报: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哪些政策或提案是你比较关注的?

高楠:一是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稳增长类政策。今年两会重点关注经济增速目标、财政赤字率、专项债规模等指标,以及围绕改善社会预期、激发潜能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政策。

  二是重大产业政策值得期待。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战略性领域的产业政策也将成为本次“两会”值得关注的重点。

  三是人口政策以及相关提案。全国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老龄化以及低生育率等问题可能在中长期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可关注生育促进和完善托育服务等相关政策。

季宇:两会中,我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的抓手方面,内需更加强调投资的作用,更加关注新兴产业、交通水利、能源三个方面;扩消费是重要方向,提振大宗消费,拉动消费升级是工作重点;产业政策方面,要求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共同发展,对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增链补链,对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予以政策性倾斜。

蔡志文:我认为今年的两会政策大概率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仍然会将经济增长任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针对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取积极的政策进行应对。

  除了经济增长,政策整体仍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重视创新、安全、绿色、开放和民生等多维度的协调,深化重点改革领域,同时注重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我本人相对关注的政策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等目标的阐述,以及具体的政策目标,尤其是关于财政赤字率等政策力度具体指标;结构层面上,我相对关注国企改革的新方向和进展,以及对促进居民消费的支持政策,此外针对人口下滑的生育支持措施也较为关心。

何江:目前经济所面对的挑战主要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期待两会有针对性的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出台。我比较关注“三大工程”相关的政策。另外,近期Sora等人工智能模型发展迅猛,我也非常期待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会采取哪些政策。

李崟:我比较关注四个方面,一是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提案;二是医疗改革,也就是人民生活健康这类的政策;三是能源方面,主要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的路径方向、节奏等相关提案;四是房地产相关政策,比如未来房地产的大方向、新型房地产发展模式等。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技术创新和突破

中国基金报:“新质生产力”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你对“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

李崟:“新质生产力”是在整体经济大换挡期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我们面临从旧的动能向新的动能转化过程中,最终依赖哪些生产力来推动我们较大体量的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核心问题,因此我理解的“新质生产力”主要还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包括新型的发展动能方面,这可能是一个核心的要义。当然“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环节内都有不同的内涵,无论是在消费、医药、科技,还是投资、进出口等,各个方向区别于原有的一套体系,在很多环节都要建立新的增长模式,找到新的增长点。

何江: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觉得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大国竞争中需要去着力发展的,映射到资本市场上,我们重点关注大科技、大制造的相关投资机会。

高楠: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其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高,更依赖创新驱动,是生产力质的跃迁,也就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战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要求。未来,在新质生产力的催生下,预计将有更多新产业出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季宇:当前31个省份地方两会已全部召开,共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相对靠前的位置重点提及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核心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但关键还是创新和技术突破。

林清源:新质生产力是涵盖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概念,特别强调科技、人才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框架下,人工智能(AI)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因为它代表了科技进步的前沿,能够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内推动效率和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蔡志文:“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逢其时,在逆全球化以及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在上升,高质量发展要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卡脖子”领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环节。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效率

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中国基金报:从央行发布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政策基调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你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怎么看?

季宇:央行对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表态延续了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的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去理解,一是总量层面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二是结构层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从政策结果来看,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李崟:今年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我认为还是偏宽松的,从年初的一系列动作也能看出来,我们刚刚降了LPR,尤其这是一个不对称的下降,短端没有变动,而是在五年期以上LPR超预期下调了25个基点,这说明我们在货币政策上继续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始终坚定不移,而且从这次降LPR的过程来看,我们认为整体的政策支持力度或将持续加强。

何江: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制的,我觉得今年的重点还是在于聚焦供需矛盾与预期偏弱的问题,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达成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特别是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会进一步发力。另外,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性可能也会是今年的重点。

高楠:“灵活适度”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将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货币供应,而“精准有效”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注重结构性的精准支持,质重于量。

  总量方面,当前我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恢复动能仍需巩固,总量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基调,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持。随着春节后5年期LPR大幅下调25BP,后续潜在的降息空间可能依然存在。

  结构方面,货币直达工具有望成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看点,继续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直接作用于宽信用,发挥精准滴灌、正向激励作用,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潜在方向值得关注。

蔡志文:今年的货币政策整体仍将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基调,继续对经济活动起到良好支持效果。

  对货币政策我们有几点判断,首先,更加注重效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意味着更加强调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规模增长可能有所淡化,2024年新增信贷增速或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其次,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实际利率过高是当前经济金融的重要问题,近期5年期LPR超预期下调25bp,一定程度上与部分企业融资成本高于投资回报有关。随着2024年海外货币政策逐步走向宽松,外部环境掣肘在减弱,国内利率水平调降空间也会进一步被打开。

稳增长政策带来较多机遇

中国基金报: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各地政府在强化稳增长方面,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等,做了一系列的部署。未来会带来哪些投资机遇?

高楠: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以进促稳”是2024年政府工作的主基调,未来在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或有更多特色化政策出台。消费领域中,多地大力推动特色文旅消费,或将推动旅游业的投资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以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代表的新型消费获得各地方高度重视,相关领域投资机遇值得重视;而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均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首要重点工作,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方向明确,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学等若干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均值得关注。

李崟:两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可能会陆续出台支持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投资机会,包括对于国内大循环的支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支持,无论是汽车消费还是家电消费等,可能都会有一定政策。

  此外,现在地产调控政策也基本上落在了地方政府层面,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有望适时出台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后续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扩大需求、稳增长、提振预期等,都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我们将会持续关注。

季宇:根据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一方面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另一方面,会议指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上述这些领域均会带来投资机遇。

两会助力提振股市

中国基金报: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行情”和“年报行情”将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你对接下来市场怎么看?

高楠:一方面,两会前政策预期对股市行情有提振作用。两会前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的产业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或将对相关板块形成催化,提升市场整体的赚钱效应;另一方面,“年报行情”临近,景气投资的有效性有望阶段性回归。随着时间临近一季报披露,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或不及预期)将对行情形成较大影响,市场行情也将逐步回归基本面。

  后续展望,在监管换将、政策资金入市、小市值资金踩踏风险暂缓、两会政策预期等多重利好催化下,投资者情绪已明显改善,市场超跌反弹有望延续。中期维度,多维度看A股均已进入历史相对底部区域,叠加内生复苏动能、稳增长政策发力助力修复,对A股中长期走势维持偏乐观态度。

蔡志文: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市场对于两会期间政策稳增长的预期逐渐升温,积极的预期有望支持市场进一步转暖;并且3月以后上市公司年报也将陆续披露,市场对2023年年报盈利增长已有一定预期,需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披露的分红情况,尤其是高股息股票,能否继续维持稳定的分红水平。

  展望后市,市场目前的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较低的分位数区间,随着监管层积极化解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偏好将得到明显改善。我们判断2月初至今的修复行情仍将延续,后续继续关注资本市场改革预期及稳增长政策节奏和力度,市场当前所处位置的中期机会仍然显著大于风险。

李崟:对今年整体市场表现相对看好。一方面,经过三年市场的调整,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另一方面,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类的支持政策在逐渐发力,政策底已经较早出现,通过政策持续发力和时间的验证,今年春季以后可能各类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会慢慢显现,我们会通过未来不同的数据来验证是否带来实体企业业绩明显的增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比较看好2024年整体市场的表现。

何江:“两会行情”的日历效应是比较明显的。今年年初到春节前,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很多重要指数都具有很好的估值性价比。另外,小市值股票因为流动性所引发的问题已基本回归正常,在“两会行情”的背景下,小市值股票等跌幅较大的板块或将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林清源:在即将到来的年报行情,我持有偏乐观的市场观点。当前,市场估值已经接近底部区域,展现出了较为吸引人的投资价值。在最近的调整中,许多优质公司也跟着一起调下来,优质的年报有助于修复投资者信心。最近监管层也释放出优化A股投资环境的种种举措,我们相信后续优质公司将是较好的投资标的。

关注科技创新、新型消费、AI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目前国内各省份两会召开完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新型消费、养老服务等方面被地方两会提及较多。你如何看待这些方面的投资机会?同时,今年AI、游戏、教育、央国企概念轮番演绎,在你看来,今年投资主线是什么?你看好哪些板块?

高楠:科技创新方面,结合地方两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可能催生主题投资机会;绿色低碳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型消费具有高市场渗透性、即时消费的产品还有深度发展空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养老板块在中长期维度将具备有较大潜力,其中特别关注家居养老产品,智能养老产品及其上游的投资机会。

  目前市场存在两大相对清晰的投资主线:一是“AI+数字经济”为首的科技产业主线,对应TMT与科创类板块的投资机会;二是具备红利资产属性的优质央国企的投资机会。

何江:我重点看好AI和大能源板块。AI的模型技术将加速迭代,相关应用也将快速落地。并且AI将会是大国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中美等大国都将会加大投入,加强相关的政策支持。地缘政治复杂化的背景下,能源板块将持续看好。能源将同时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基础要素。

李崟: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新型消费、养老服务等方面都蕴含了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包括芯片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向未来或会有一定的机会。在绿色低碳领域,我们现在已经是新能源制造业的大国,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的产业,包括其配套的、服务的行业,未来还会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

  针对看好的投资方向,一是随着宏观经济的触底回升,稳增长这条主线,包括周期性的行业,如机械、交运、能源等会有一定的机会;二是经过三年大幅度估值消化的一些优质成长股机会比较大,主要聚集在医药、消费、科技、高端制造等方向,其中一些低估值高增长的公司,今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林清源:进入2024年,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将成为全年的投资主线,标志着一个更广泛的科技浪潮。这股浪潮不仅将推动TMT领域的创新和增长,而且推动其他产业进行新一轮的创新。目前最看好是构成AI算力基础的光模块板块,以及最早能通过AI提升生产力的教育板块和创新药研发板块。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六大公募人士重磅发声!)

(责任编辑:126)

纽元强势“七连阳”站上关键支撑,兑美元涨破0.6200关口

  汇通财经APP讯——纽元NZD在最近的金融动荡中表现强势,显示出一系列积极的趋势。周四(2月21日)欧市盘初,纽元兑美元涨0.37%至0.6200关口上方,日图七连阳,昨日站上关键的50日均线之后,今日延续强势,上方初步目标关注0.6234,若突破则关注0.6276。下行方面,如汇价回踩0.6175料将吸引买盘集中进入。

纽元强势“七连阳”站上关键支撑,兑美元涨破0.6200关口

  汇率强势

  根据最新数据,纽元对美元、澳元和欧元均表现出强势。纽元兑美元(NZDUSD)汇率已经升至0.6196,逼近0.6200关口,兑澳元也在0.9450上方,这显示出纽元NZD的稳健表现。纽元兑欧元的汇率也呈现出积极的趋势,达到0.5720。

  综合考虑这些数据,纽元对一篮子主要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TWI-5)也上升至71.3,而对17种货币篮子的加权平均汇率(TWI-17)则升至了72.56。

纽元强势“七连阳”站上关键支撑,兑美元涨破0.6200关口

  经济基本面支撑:纽元NZD强势的背后是新西兰经济的积极表现。虽然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受到了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但新西兰政府的有效应对和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帮助该国经济保持强劲。此外,新西兰的农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上表现良好,为该国的外汇收入增长提供了支持。

  市场预期:投资者对新西兰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也有助于支撑纽元NZD汇率的强势。尽管全球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但对于新西兰经济的信心依然高涨。预计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经济状况的稳定,纽元NZD将继续保持强势。

  北京时间14:40,纽元兑美元报0.6202/04。

日本央行看来仍将走上升息之路 尽管该国已陷经济衰退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该央行将继续仔细解析数据,以判断经济是否会继续逐步复苏;这表明日本经济虽然意外陷入衰退,但该央行未来几个月结束负利率政策的计划并未脱轨。

  植田周五在回答一位议员提问时表示:“我们将继续仔细分析经济数据和信息,以判断经济是否会继续逐步复苏以及工资和通胀之间的良性循环是否会加强。”

  政府周四的一份报告显示,日本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陷入经济衰退。一些市场参与者因而推迟了对结束负利率时机的押注。

  植田重申了他近期的观点,并称一旦2%的通胀目标实现在望,该央行将考虑是否需要维持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他表示,鉴于当前的经济前景,即使负利率政策结束后,金融状况也可能暂时维持宽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预计中东地区2024年经济增速同比提升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阿联酋迪拜出席世界政府峰会期间表示,预计今年中东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达到2.9%,高于2023年。

格奥尔基耶娃同时表示,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鉴于全球经济的灵活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前景抱有信心。她还预测2024年的全球通胀率将下降,并指出中期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3.8%。

贝莱德大佬:FED不会加入“降息竞赛”,3月首降仍为时过早!

贝莱德大佬:FED不会加入“降息竞赛”,3月首降仍为时过早!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月31日讯(编辑 黄君芝)贝莱德(BlackRock)的全球固定收益部门首席投资官兼全球配置投资团队主管Rick Rieder日前表示,美联储“不会参加任何降息竞赛”,即便它在货币政策上转向更为中立的立场并降低利率,3月份采取行动这一时点仍然为时过早。

  “我仍认为3月为时尚早,”他说:“要让美联储在3月份降息,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些数据来显示经济出现比目前更明显的下滑。”

  美国经济出人意料地强劲,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估计增长了3.3%。Rieder说,最近的其他经济数据也很“稳健”,包括零售销售和就业。

  尽管通胀已从2022年的峰值大幅回落,但他表示,美联储可能希望再看到几个月的数据,以衡量经济的“周期性组成部分”是否比目前更“下行”。在他看来,在“经济运行良好”、通胀率高于2%目标的情况下,美联储耐心地降息“不会有太多负面影响”。

  “我的感觉是,你仍然可以等到5月,”他说:“我的基本预测是,从5月份开始,他们每隔一次会议降息25个基点。”

  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截至发稿,市场预计美联储3月份降息的概率为42.8%。

贝莱德大佬:FED不会加入“降息竞赛”,3月首降仍为时过早!

  不过,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经济学家David Mericle在1月29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他仍然预计美联储将在3月份开始降息,到2024年底降息次数将达到五次。

  他表示:“我们预计3月份将降息,主要是因为通胀方面的进展已经足够。如果美联储官员认为经济活动、劳动力市场或通胀存在哪怕是温和的下行风险,那也可能会加强尽早降息的理由。”

  市场关注的焦点将转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

  最后,Rieder还表示,他还将密切关注有关美联储可能在第二季度放缓量化紧缩政策的任何讨论。

美国gdp2020第二季度(美国gdp2020年第二季度)

本文目录一览:

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增长修正值为-0.6%,其经济前景如何?

1、美国的经济前景可能不太好,因为美国可能会陷入到经济衰退当中,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也会进一步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非常困难。

2、美国的经济已经达到了负增长的程度。受限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美国在第二季度已经呈现出了经济衰退的迹象,第2季度的GDP的增长率也为负0.6%。

3、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4、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前两个季度美国GDP的增长情况。二季度美国GDP增长速度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九,相比于第一季度而言美国GDP下降的幅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一点六。因此,美国GDP增长速度已经持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2020年底中国的GDP与美国的GDP差距能拉近多少?

根据IMF的预测,美国2020年GDP将下滑9%,而中国的GDP增长率为2%,那么我们可以按此推断出2020年美国的GDP将为17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总量为153万亿元,两国的差距仍有64万亿,相当于一个日本的GDP总量。

根据IMF的预测,中国和印度是2020年两个能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中国GDP预计将会增长2%,那么2020年中国GDP大概将会为167万亿美元,美国GDP依然会高出中国那么中国与美国在2020年的GDP总量差距将会缩小至55万亿美元。

通过对于美国和中国的GDP数据进行分析得知,2020年疫情的影响,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而中国经济增长率依旧保持增长,预估差距只有5万亿美元,中国超越美国的GDP总值确实拉近了,超越的时间也缩短了,经济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

美国二季度GDP年化环比下跌0.9%,经济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美元货币的贬值 美国之所以会有GDP下降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因为美元的贬值,很明显的就是美元的兑换率已经远不足以前那么多而且很多国家现在都已经不把美元当做唯一兑换货币了所以美元的贬值导致了美国gdp的大幅度下降。

所以 ,美国经济增长降低是政府抑制通货膨胀措施引起的。拜登坚定的认为,美国现在的道路是正确的。美联储为了对抗美国经济高度膨胀 ,曾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从而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危机。

美国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9,从一季度的这个数据上来看,它是环比下降6,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长的总量都是下降的状态,就反映美国现在经济已经陷入了衰退的状态。

经济市场的流动资金减少了 首先是经济市场的流动资金减少了 ,对于经济市场而言之所以流动资金会减少就是对应的美联储在加息政策执行后使得经济市场的投资活跃度降低,这样子对于美国的短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美国的经济已经达到了负增长的程度。受限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美国在第二季度已经呈现出了经济衰退的迹象,第2季度的GDP的增长率也为负0.6%。

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中国gdp什么时候超过美国

比如我们中国现在已经离发达国家是不远的了,而且经济GDP值已经达到世界前三名了。高于美国。美国近几年的GDP就一直持续下降。

据统计,美国2019年GDP总量约244万亿,中国2019年GDP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未发生新冠疫情大爆发,如以目前经济年增长率计算,中国GDP总量持平美国的时间点大约在2030年前后。

%,届时中国和美国的GDP差距将再次缩小。对此,英国智库和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预测报告,预计到2028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2035年GDP或将超过40万亿美元,进入全球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中国GDP最快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

1、根据我所掌握的知识,中国GDP超过美国的时间点是在2020年。由于国家经济的波动性,仅仅使用近五年的平均值进行估算无法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

2、中国gdp在2028年可能会超过美国。中国的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此前就发布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到202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提前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3、按照2021年中国gdp占美国gdp的67%,中国gdp每年增长5%以上,美国gdp每年保持零增长计算,2030年中国可以超过美国。不过每个国家每年gdp增速不一样,具体哪年中国超过美国还没有确定的时间。

4、根据推算,不用10年时间,大约在2028年或202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在2035年时,中国的GDP甚至是美日两国的总和。

5、按照IMF、世界银行、摩根大通、经济学人等机构的预测,大概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GDP总量要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中经济学人更是预测,在2030年中国GDP总量大概在32万亿美元左右。

美国第二季度GDP年化环比下降0.9%!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美国的GDP连续两个季度都是负增长的状态,一季度下降62%季度下降0.9%,这专业人士预测美国的经济现在已经陷入技术性衰退的概念。但是美国的经济到底有没有衰退呢?这个得从他各方面的经济指标来综合判断。

在整个第2季度里,虽然美国的GDP已经出现了环比上涨的迹象,但经过了修正之后,美国的第二季度的实际GDP是-0.6%。

美国的经济活动在逐渐的下降,但是有很多经济学家还认为,这并不是经济衰退,而是一种现象。

兴业证券:日本经济好不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兴业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多项名义指标显示日本经济似乎走出了“失去的三十年”,然而,从实际增速来看,日本经济在2023年三季度却陷入负增长。该行判断:1)股市:估值已至高位,盈利支撑软化,但东证所改革落地或促进外资配置;2)债市:货币政策正常化预计冲击日债,但也将受益于联储降息带来的流动性改善;3)外溢:2023年日元套息交易收益大幅收窄,警惕货币政策变化引发资金回流并影响美债市场。

  兴业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日本经济的矛盾表现:(1)企业利润达到高位,但实体资产投资不强;(2)通胀高企而产出缺口未闭合,缺乏“经济过热”的表现。

  挤出经济增长的“水分”:经济增长更多来源于价格上涨的“水分”,现阶段通胀升温还有外国人入境消费的“水分”,额外的通胀成本损伤居民购买力,既抑制国内消费需求,也进一步阻碍投资意愿修复。

  企业盈利的支撑:(1)企业盈利等名义指标受益于通胀;(2)海外业务支撑头部企业营收,对外部经济——尤其是美国的依赖,导致日本企业受外部周期影响较大;(3)企业收入增长未完全传导至工资,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

  基本面展望:经济增速预计放缓。(1)消费:因居民购买力和资金流动性下降而难有韧性;(2)外需:服务出口或因美国经济降温而放缓,但商品或因降息而有机会;(3)投资:企业可能因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对资本开支谨慎;(4)经济政策:通胀上行风险缓和,但核心服务呈现粘性,货币政策正常化概率高,但考虑到经济韧性弱、2024财年财政预算缩减及债务付息压力,预计加息幅度保守。

  资产判断:(1)股市:估值已至高位,盈利支撑软化,但东证所改革落地或促进外资配置;(2)债市:货币政策正常化预计冲击日债,但也将受益于联储降息带来的流动性改善;(3)外溢:2023年日元套息交易收益大幅收窄,警惕货币政策变化引发资金回流并影响美债市场。

  风险提示:日本经济超预期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