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浩瀚体育自媒体

浩瀚体育自媒体

全国政协委员李连柱:良好的消费环境,中小企业急需

  我想说的是:今天,如果市场需求多了,人们消费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就解决了。

  市场有订单,消费有需求,是中小企业信心的来源。

  订单,是中小企业信心的保证。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2024年工作任务,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激发消费潜能。到积极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同时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此外,还提出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以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

  政府这次提出优化消费环境,在我看来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是中小企业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撇开中小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不说,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国内需求不足,造成很多行业企业内卷严重,企业经营处于非常不正常的状态,不得不减产减人,无信心再投资扩大发展。

  这些年来,我们努力地持续改善营商环境,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激励政策。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是,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真正问题到底是什么?是我们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吗?是我们的产品品质/价格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吗?似乎都不是。就我所在的广东佛山大家居行业的企业来讲,无论是家电、瓷砖卫浴、家具、灯具等等,品质都是对标国际水准。真实的是,大家面临的最大困难都是国内市场需求的严重不足。

  我们常讲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我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优化国内的消费环境,就是中小企业最需要的营商环境的改善。打造国内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中小企业需要的其实很简单,只要有订单,我们就有信心。

  市场有订单,消费有需求,是中小企业信心的来源。

  订单,就是中小企业信心的保证。

六大公募人士重磅发声!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在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金融机构人士关注哪些热门话题?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期待?资本市场将有哪些投资机会?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专业总监李崟、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高楠、民生加银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何江、汇添富基金基金经理蔡志文、泓德泓富基金经理季宇、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林清源,共同进行前瞻性探讨。

以下是采访“金句”:

  李崟:近期各类支持政策在逐渐发力,“政策底”已经较早出现,通过政策持续发力和时间的验证,今年春季以后各类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可能会慢慢显现,看好2024年整体市场表现。

  高楠:后续展望,在监管换将、政策资金入市、小市值资金踩踏风险暂缓、两会政策预期等多重利好催化下,投资者情绪已明显改善,市场超跌反弹有望延续。

  何江:我国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我们持续看好相关的投资机会。

  蔡志文:市场对于两会期间政策稳增长的预期逐渐升温,积极的预期有望支持市场进一步转暖。

  季宇:“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但关键还是创新和技术突破。

  林清源:2024年,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将成为全年投资主线,标志着一个更广泛的科技浪潮。这股浪潮不仅将推动TMT领域的创新和增长,而且将推动其他产业进行新一轮创新。

经济增长目标、稳增长政策等受关注

中国基金报: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哪些政策或提案是你比较关注的?

高楠:一是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稳增长类政策。今年两会重点关注经济增速目标、财政赤字率、专项债规模等指标,以及围绕改善社会预期、激发潜能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政策。

  二是重大产业政策值得期待。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战略性领域的产业政策也将成为本次“两会”值得关注的重点。

  三是人口政策以及相关提案。全国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老龄化以及低生育率等问题可能在中长期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可关注生育促进和完善托育服务等相关政策。

季宇:两会中,我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的抓手方面,内需更加强调投资的作用,更加关注新兴产业、交通水利、能源三个方面;扩消费是重要方向,提振大宗消费,拉动消费升级是工作重点;产业政策方面,要求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共同发展,对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增链补链,对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予以政策性倾斜。

蔡志文:我认为今年的两会政策大概率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仍然会将经济增长任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针对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取积极的政策进行应对。

  除了经济增长,政策整体仍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重视创新、安全、绿色、开放和民生等多维度的协调,深化重点改革领域,同时注重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我本人相对关注的政策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等目标的阐述,以及具体的政策目标,尤其是关于财政赤字率等政策力度具体指标;结构层面上,我相对关注国企改革的新方向和进展,以及对促进居民消费的支持政策,此外针对人口下滑的生育支持措施也较为关心。

何江:目前经济所面对的挑战主要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期待两会有针对性的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出台。我比较关注“三大工程”相关的政策。另外,近期Sora等人工智能模型发展迅猛,我也非常期待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会采取哪些政策。

李崟:我比较关注四个方面,一是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提案;二是医疗改革,也就是人民生活健康这类的政策;三是能源方面,主要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的路径方向、节奏等相关提案;四是房地产相关政策,比如未来房地产的大方向、新型房地产发展模式等。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技术创新和突破

中国基金报:“新质生产力”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你对“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

李崟:“新质生产力”是在整体经济大换挡期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我们面临从旧的动能向新的动能转化过程中,最终依赖哪些生产力来推动我们较大体量的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核心问题,因此我理解的“新质生产力”主要还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包括新型的发展动能方面,这可能是一个核心的要义。当然“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环节内都有不同的内涵,无论是在消费、医药、科技,还是投资、进出口等,各个方向区别于原有的一套体系,在很多环节都要建立新的增长模式,找到新的增长点。

何江: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觉得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大国竞争中需要去着力发展的,映射到资本市场上,我们重点关注大科技、大制造的相关投资机会。

高楠: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其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高,更依赖创新驱动,是生产力质的跃迁,也就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战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要求。未来,在新质生产力的催生下,预计将有更多新产业出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季宇:当前31个省份地方两会已全部召开,共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相对靠前的位置重点提及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核心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但关键还是创新和技术突破。

林清源:新质生产力是涵盖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概念,特别强调科技、人才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框架下,人工智能(AI)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因为它代表了科技进步的前沿,能够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内推动效率和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蔡志文:“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逢其时,在逆全球化以及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在上升,高质量发展要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卡脖子”领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环节。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效率

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中国基金报:从央行发布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政策基调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你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怎么看?

季宇:央行对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表态延续了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的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去理解,一是总量层面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二是结构层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从政策结果来看,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李崟:今年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我认为还是偏宽松的,从年初的一系列动作也能看出来,我们刚刚降了LPR,尤其这是一个不对称的下降,短端没有变动,而是在五年期以上LPR超预期下调了25个基点,这说明我们在货币政策上继续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始终坚定不移,而且从这次降LPR的过程来看,我们认为整体的政策支持力度或将持续加强。

何江: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制的,我觉得今年的重点还是在于聚焦供需矛盾与预期偏弱的问题,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达成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特别是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会进一步发力。另外,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性可能也会是今年的重点。

高楠:“灵活适度”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将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货币供应,而“精准有效”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注重结构性的精准支持,质重于量。

  总量方面,当前我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恢复动能仍需巩固,总量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基调,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持。随着春节后5年期LPR大幅下调25BP,后续潜在的降息空间可能依然存在。

  结构方面,货币直达工具有望成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看点,继续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直接作用于宽信用,发挥精准滴灌、正向激励作用,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潜在方向值得关注。

蔡志文:今年的货币政策整体仍将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基调,继续对经济活动起到良好支持效果。

  对货币政策我们有几点判断,首先,更加注重效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意味着更加强调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规模增长可能有所淡化,2024年新增信贷增速或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其次,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实际利率过高是当前经济金融的重要问题,近期5年期LPR超预期下调25bp,一定程度上与部分企业融资成本高于投资回报有关。随着2024年海外货币政策逐步走向宽松,外部环境掣肘在减弱,国内利率水平调降空间也会进一步被打开。

稳增长政策带来较多机遇

中国基金报: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各地政府在强化稳增长方面,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等,做了一系列的部署。未来会带来哪些投资机遇?

高楠: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以进促稳”是2024年政府工作的主基调,未来在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或有更多特色化政策出台。消费领域中,多地大力推动特色文旅消费,或将推动旅游业的投资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以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代表的新型消费获得各地方高度重视,相关领域投资机遇值得重视;而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均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首要重点工作,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方向明确,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学等若干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均值得关注。

李崟:两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可能会陆续出台支持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投资机会,包括对于国内大循环的支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支持,无论是汽车消费还是家电消费等,可能都会有一定政策。

  此外,现在地产调控政策也基本上落在了地方政府层面,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有望适时出台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后续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扩大需求、稳增长、提振预期等,都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我们将会持续关注。

季宇:根据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一方面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另一方面,会议指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上述这些领域均会带来投资机遇。

两会助力提振股市

中国基金报: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行情”和“年报行情”将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你对接下来市场怎么看?

高楠:一方面,两会前政策预期对股市行情有提振作用。两会前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的产业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或将对相关板块形成催化,提升市场整体的赚钱效应;另一方面,“年报行情”临近,景气投资的有效性有望阶段性回归。随着时间临近一季报披露,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或不及预期)将对行情形成较大影响,市场行情也将逐步回归基本面。

  后续展望,在监管换将、政策资金入市、小市值资金踩踏风险暂缓、两会政策预期等多重利好催化下,投资者情绪已明显改善,市场超跌反弹有望延续。中期维度,多维度看A股均已进入历史相对底部区域,叠加内生复苏动能、稳增长政策发力助力修复,对A股中长期走势维持偏乐观态度。

蔡志文: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市场对于两会期间政策稳增长的预期逐渐升温,积极的预期有望支持市场进一步转暖;并且3月以后上市公司年报也将陆续披露,市场对2023年年报盈利增长已有一定预期,需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披露的分红情况,尤其是高股息股票,能否继续维持稳定的分红水平。

  展望后市,市场目前的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较低的分位数区间,随着监管层积极化解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偏好将得到明显改善。我们判断2月初至今的修复行情仍将延续,后续继续关注资本市场改革预期及稳增长政策节奏和力度,市场当前所处位置的中期机会仍然显著大于风险。

李崟:对今年整体市场表现相对看好。一方面,经过三年市场的调整,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另一方面,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类的支持政策在逐渐发力,政策底已经较早出现,通过政策持续发力和时间的验证,今年春季以后可能各类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会慢慢显现,我们会通过未来不同的数据来验证是否带来实体企业业绩明显的增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比较看好2024年整体市场的表现。

何江:“两会行情”的日历效应是比较明显的。今年年初到春节前,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很多重要指数都具有很好的估值性价比。另外,小市值股票因为流动性所引发的问题已基本回归正常,在“两会行情”的背景下,小市值股票等跌幅较大的板块或将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林清源:在即将到来的年报行情,我持有偏乐观的市场观点。当前,市场估值已经接近底部区域,展现出了较为吸引人的投资价值。在最近的调整中,许多优质公司也跟着一起调下来,优质的年报有助于修复投资者信心。最近监管层也释放出优化A股投资环境的种种举措,我们相信后续优质公司将是较好的投资标的。

关注科技创新、新型消费、AI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目前国内各省份两会召开完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新型消费、养老服务等方面被地方两会提及较多。你如何看待这些方面的投资机会?同时,今年AI、游戏、教育、央国企概念轮番演绎,在你看来,今年投资主线是什么?你看好哪些板块?

高楠:科技创新方面,结合地方两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可能催生主题投资机会;绿色低碳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型消费具有高市场渗透性、即时消费的产品还有深度发展空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养老板块在中长期维度将具备有较大潜力,其中特别关注家居养老产品,智能养老产品及其上游的投资机会。

  目前市场存在两大相对清晰的投资主线:一是“AI+数字经济”为首的科技产业主线,对应TMT与科创类板块的投资机会;二是具备红利资产属性的优质央国企的投资机会。

何江:我重点看好AI和大能源板块。AI的模型技术将加速迭代,相关应用也将快速落地。并且AI将会是大国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中美等大国都将会加大投入,加强相关的政策支持。地缘政治复杂化的背景下,能源板块将持续看好。能源将同时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基础要素。

李崟: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新型消费、养老服务等方面都蕴含了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包括芯片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向未来或会有一定的机会。在绿色低碳领域,我们现在已经是新能源制造业的大国,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的产业,包括其配套的、服务的行业,未来还会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

  针对看好的投资方向,一是随着宏观经济的触底回升,稳增长这条主线,包括周期性的行业,如机械、交运、能源等会有一定的机会;二是经过三年大幅度估值消化的一些优质成长股机会比较大,主要聚集在医药、消费、科技、高端制造等方向,其中一些低估值高增长的公司,今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林清源:进入2024年,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将成为全年的投资主线,标志着一个更广泛的科技浪潮。这股浪潮不仅将推动TMT领域的创新和增长,而且推动其他产业进行新一轮的创新。目前最看好是构成AI算力基础的光模块板块,以及最早能通过AI提升生产力的教育板块和创新药研发板块。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六大公募人士重磅发声!)

(责任编辑:126)

对于消费趋势如何预判?商务部答记者问:预计一季度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原标题:对于消费趋势如何预判?商务部答每经问:预计一季度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2月22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在发布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商务部提问:根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春节假期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5%。能否介绍一下龙年春节假期消费市场有哪些亮点?对于一季度消费趋势,如何预判?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居民消费旺季。今年春节有8天长假,消费市场年味浓、活力足、人气旺,销售较快增长,实现良好开局。

对于消费趋势如何预判?商务部答记者问:预计一季度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春节假期消费亮点纷呈

  谈及春节假期消费市场的亮点,何亚东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首先是活动丰富多彩。商务部举办全国网上年货节、老字号嘉年华、国货潮品贺新春等活动,指导各地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各大商圈人气旺盛,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32.9%和36.1%。

  其次,商品销售亮点纷呈。何亚东表示,春节期间,节庆商品、国货潮品、绿色智能产品等持续旺销。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8%、15.6%和10.4%。

  三是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7%。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电影票房80.16亿元,创春节档票房历史新高。

  四是新型消费动能释放。绿色、健康消费快速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电商平台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32.2%,一些大型连锁超市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增长近20%,部分电商平台骑行装备、滑雪装备销售额增长五成以上。

  五是农村消费活力迸发。春节大量居民返乡过年,带动农村餐饮、旅游、农产品等消费持续升温。商务部重点监测电商平台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6.1%。

  何亚东介绍,下一步,商务部将认真组织开展“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落实好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推动消费持续扩大。“今天(22日)晚上,我们就将联动京津冀三地,举办‘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启动仪式。在新春消费旺季和各项政策措施带动下,预计一季度消费市场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何亚东强调。

  加强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

  2023年,尽管外贸面临诸多压力,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却表现亮眼。

  近期,商务部等9单位印发的《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进出口管理政策,积极妥善应对国外贸易限制措施。未来,新能源汽车贸易发展将获得哪些政策支持备受社会关注。

  对此,何亚东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顺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深受各国消费者认可,出口规模逐年提升,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何亚东进一步表示,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向更高质量迈进,商务部等9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以符合世贸规则为原则,提出18项政策措施,涵盖了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优化贸易促进活动、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各地方抓好政策落地。”何亚东指出,各部门将完善部门配套措施,健全物流、金融等贸易合作支撑体系,加强与各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低碳发展合作,推动构建公平、稳定、包容、便利的汽车贸易环境,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全球低碳发展。

上海 外来消费贡献重要力量

  ◎记者 宋薇萍

  今年春节假期,上海消费市场喜迎“开门红”。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春节假期(2月9日至16日)8天,上海市线上线下消费金额达569亿元。监测35个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2873万人次,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11.9%。

  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假期8天,上海市共接待游客1675.9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50%。据上海银联统计测算,上海地区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为191.22亿元;上海市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3%,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

  外来消费增长明显,释放假日经济新活力。据银联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8天,上海外来消费发生消费金额为155.5亿元,次数高达1445.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6%和41.8%。江苏来沪消费占外来消费比重最高,达到20.2%,与浙江、广东、山东和安徽排名外来消费占比的前5位。

  据移动运营商手机信令监测,上海市重点商圈手机信令中的外来客流占比为42.1%,其中南京东路、豫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外来客流占比最高,分别为61.6%、60.6%和60.5%。

  随着客流的增长,消费额也水涨船高。记者从豫园股份获悉,正月初一至初六,豫园商城客流总数超50万人次,同比上升近10%,销售额显著提升。百联股份相关人士表示,春节假期,百联股份全国四十余家门店客流和销售额双双超过2019年前节日同比的峰值。旗下成员企业共吸引客流645万人次,同比提升近15%。

  “无论消费数据还是文旅数据,也无论全国数据还是上海数据,给我的深刻印象是:旅游市场回来了!”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主任孙云龙对记者表示,从目前形势看,国内旅游市场恢复得非常快,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对于上海来说,外来消费发挥了重要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增量部分。

研究:三项数据低于预期令日本央行提前退出现行政策存疑

  在日本央行1月22-23日会议结束后,衡量日本通胀势头的三个关键指标——工资、消费和东京CPI低于预期。疲软的数据让人怀疑2%的通胀目标能否保持,从而允许日本央行在未来几个月收紧政策。

  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将不得不重新考虑他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退出鸽派立场的信号。根据彭博经济研究,其基准预测依然是,央行更有可能在7月份退出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而不是在3、4月份仓促行动。

  1. 12月份奖金疲软或拖累消费

研究:三项数据低于预期令日本央行提前退出现行政策存疑

  12月份的劳动力现金收入对于衡量冬季奖金在多大程度上提振家庭收入和支持消费至关重要。鉴于企业利润强劲,对发放丰厚奖金的预期很高。

  但发布的数据却显示工资增长低于预期(同比增长1.0%,市场普遍预期增长1.4%)。这对日本央行来说是个坏消息,即使加上奖金,工资仍远不及通胀,消费者不愿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风险削弱了可持续通胀的前景。

  2. 12月消费大幅下降

研究:三项数据低于预期令日本央行提前退出现行政策存疑

  与疲软的工资数据一致,私人消费的主要指标——零售额, 家庭支出和日本央行的消费指数——12月环比均出现下滑,这些数据预示定于2月15日发布的第四季度GDP数据面临下行风险。

  这些数据可能会让日本央行感到不安。毕竟,央行希望看到更强劲的消费,这样一来企业才会更有信心来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

  在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周四的讲话中,我们注意到对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行为的担忧,他表示:“观察到家庭对支出的防守态度,比如转向廉价产品。”

  3. 1月份东京CPI低于所有预期

研究:三项数据低于预期令日本央行提前退出现行政策存疑

  疲软的工资和消费数据解释了1月份东京通胀——全国消费者价格走势的领先指标——大幅低于预期的原因。核心CPI跌至1.6%,低于接受彭博调查给出的所有预估。这意味着日本1月份核心CPI可能自2022年3月以来首次跌破央行2%的目标。

  通胀疲软意味着,面对消费者不愿意或无力承担更高成本的迹象,企业会犹豫要不要提价。该数据可能提醒日本央行,通胀下降压力依然强劲。

  总之,令人失望的薪资、消费和东京CPI数据表明,通胀持续保持在2%的条件还不具备。我们对央行将等到7月份再结束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的基准预期不变,届时央行将能证实“工资——物价上涨周期”是否因为春季工资谈判而启动。

  我们还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基准情景面临的风险:日本央行可能决心尽快退出其非常规政策——即使数据所描绘的画面并不够完美。

申万宏源:2024年美国经济消费降温投资回补

  申万宏源发布研报,在超额储蓄消耗、个税优惠边际减弱影响下,美国居民消费降温是不可避免的,但24年可能是美国私人投资的大年,住宅投资不弱(美债利率影响)、非住宅投资复苏、库存小幅多增(PMI回升),使得美国24年经济在降温路途中仍维持较强态势,从而该团队认为不宜对美联储2024年降息幅度过度乐观。

  以下为申万宏源研报主要内容:

  周话题:2024年美国经济:消费降温,投资回补23Q4美国经济再超预期,消费投资均稳健。

  当地时间1月25日公布的美国四季度GDP数据超市场预期,23Q4美国实际GDP同比3.1%,环比0.8%。从环比角度来看,美国居民消费、固定投资、政府消费投资分别放缓至0.7%、0.4%、0.8%,而私人库存增加827亿美元,较三季度小幅多增,四季度美国GDP结构凸显消费、投资温和降温。超预期的GDP数据公布之后美元指数小幅上升,而10Y美债利率却小幅回落,或预示着这一波10Y美债利率向上修正动能减缓。我们认为,在超额储蓄消耗、个税优惠边际减弱影响下,美国居民消费降温是不可避免的,但24年可能是美国私人投资的大年,住宅投资不弱(美债利率影响)、非住宅投资复苏、库存小幅多增(PMI回升),使得美国24年经济在降温路途中仍维持较强态势,从而我们认为不宜对美联储2024年降息幅度过度乐观。

  商品消费温和走弱,服务消费环比持平。23Q4美国商品消费环比0.9%,对GDP同比贡献继续上升,服务消费环比0.6%,持平三季度。自23年10月以来连续3月美国零售均是超市场预期的,早已意味着四季度美国居民消费可能较强,此外,非农、CPI也显示美国收入——消费链条的韧性。往后看,我们预计美国居民消费回落的趋势是较为确定的,但其斜率可能较缓,一方面美国职位空缺水平仍然较高,显示就业、收入端仍有保障,另一方面2024年美国个税优惠仍可对美国居民收入形成一定支撑。

  住宅投资环比小幅放缓,非住宅投资逐步复苏。1)美国住宅投资环比小幅放缓,24年下半年可能再度反弹。23Q4美国住宅投资环比0.3%,较三季度的1.6%出现降温,由于10Y美债利率变动领先住宅投资约半年,我们预计未来1-2个季度美国住宅投资在环比意义上可能转负,但下半年再度转正,且反弹幅度超出2023年的概率较高。在新屋销售端,即便假设24年10Y美债利率持续在4.0%的高位,美国新屋销售量也将至少持续上升至三季度,并持续拉动我国对美出口地产后周期耐用消费品,美国地产市场在2024年仍可维持复苏态势。2)23Q4美国非住宅投资环比升温,24年预计持续复苏。23Q4美国非住宅投资环比0.5%,较三季度幅度提升,反映美国23年下半年以来耐用品新订单的持续恢复,而这一方面对应PMI新订单指数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体现美国政策支撑下制造业建筑投资所刺激的设备需求,且在2024年美国制造业PMI回升的背景下,我们预计美国设备投资将持续复苏。3)预计2024美国进入小幅补库存阶段。库存作为供需匹配之后的结果,2024年美国居民消费回落,而生产可能回升,指向库存改善。另一方面,2024年美国制造业PMI将出现回升,意味着制造业也将进入新的补库存周期。

  欧日央行按兵不动,下周美联储将是主角。欧央行行长表态仍聚焦于“数据依赖”,关注后续欧洲薪资数据情况。当地时间1月25日,欧央行公布1月货币政策决议,维持三大利率于4.5%,4%以及4.75%。在此次会议上,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基本维持的论调是“数据依赖”,表态极为谨慎,拉加德此次着重关注薪资数据对通胀的影响,可能将成为后续降息判断核心因素。当地时间1月23日,日央行公布1月货币政策决议,同样按兵不动,并未调整负利率及YCC政策,我们依然认为日央行将密切关注“春斗”涨薪幅度,短期内日央行并无动力调整货币政策。

  发达经济跟踪:12月美国新屋销售同比4.4%;新兴市场跟踪:土耳其央行加息250BP;全球宏观日历:关注美联储FOMC会议。

  风险提示:美联储紧缩力度超预期。

商务部重磅发声,聊了这三件“大事”!

  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去年出口有何亮点?今年促消费重点在哪?外资工作将如何推进?

  1月26日,国新办就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举行发布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就相关话题一一作出解答。

商务部重磅发声,聊了这三件“大事”!

  看外贸——依旧亮点纷呈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刚刚过去的2023年,货物进出口在高基数基础上以人民币计实现了正增长,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左右。汽车出口增长超过50%,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9.6%,都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另外,外贸结构不断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首次突破”:一是“新三样”,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长了近30%。二是有进出口实绩的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达到64.5万家。

  谈及2024年外贸工作,王文涛称,要抓紧出台新政策、加快培育新动能、助力开拓新市场、释放进口新潜力。“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继续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去年外贸实现正增长,跨境电商功不可没。“今年,我们要继续培育跨境电商这个外贸新动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指出,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支持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发展,依托各地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孵化更多初创企业。

商务部重磅发声,聊了这三件“大事”!

  谈消费——家电更新换代需求大

  去年,商务部围绕恢复和扩大消费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王文涛介绍,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今年,在促消费上,除了办好“消费促进年”一系列活动,促进国货“潮品”消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他提到,一个重点是推动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

  “我们作了一些统计,我国汽车和家电市场已从单纯的‘增量时代’进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王文涛称,2023年,汽车保有量约3.4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一些家电使用了十多年、二十年,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很大。

  王文涛表示,“我们将加强支持引导,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打通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更好地满足消费品换新、升级的需要,这一切都将在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基础上来推进。”

商务部重磅发声,聊了这三件“大事”!

  聊外资——仍是外商投资热土

  “双向投资方面,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为历史第三高”“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39.7%”……会上,王文涛列举了一系列成绩。

  对于“2023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有所下降”的问题,他也提到,短期外资数据出现一些波动,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特别是有一些大项目的落地,往往会影响当年以及明年、后年的波动。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敞开怀抱,真心欢迎各国企业投资中国。我们坚信,中国也必将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王文涛强调。

  他也表示,在去年“投资中国年”基础上,今年会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还将继续落实好去年出台的“外资24条”,推动放宽外资准入,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

熊奕:如果对消费征税,中国政府对刺激消费的动力也会增加

专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

  2024年1月13-14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周期重启还是秩序重塑?--全球经济复苏的逻辑》”。德意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熊奕出席并发言。

  熊奕表示,长远来看,未来房地产占经济的比例下来后,什么比例会上升?只能是消费。如果未来大家对房地产的需求没有这么高,多出来的钱大概会在消费上。想要提高未来财政收入,要想到未来可以成为这个税收增量的领域是消费。

  “现在中国政府没有动力发消费券,因为现在对消费不征税,只对生产征税。如果这个情况改过来,逐渐转到对消费也有征税,政府对刺激消费的动力也会增加,这样对于想把我们经济变成以消费为主的目的也会有帮助。”他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兴商业(000715.SZ):2023年度净利润预增45.98%-92.70%

来源:格隆汇

格隆汇1月8日丨中兴商业(000715.SZ)公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2,500万元–16,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98%-92.7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2,300万元–16,3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36%-93.96%;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30元/股–0.40元/股。

2023年随着国家促消费政策的实施,消费市场信心开始提振,客流明显回升。2023年,公司以“守正创新,提质增效”为工作目标,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创新丰富业态,强化消费体验及服务,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扩销增效取得较好效果,使销售额持续上升,净利润大幅增加。

“酒司令”一语成谶:白酒大滑坡真的来了

  来源:懂酒谛

  作者︱余在洋

  2023年12月14日,用户名为“水月的投资笔记”、个人简介标注为“专注股权投资”的某自媒体,给出了一组关于白酒行业的数据,以证明白酒的投资价值正在减弱,因为,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白酒行业正走在一个产量大滑坡的“下行通道”中。

  数据显示,自2016年白酒产量达到1358万千升的产量巅峰以来,已经“七连降”,到了2022年,白酒产量已经下降到671.2万千升,遭遇“腰斩”。同时,业内人士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即2023年1-11月份累计395.8万千升的白酒产量,推测当年白酒全年产量为470万千升,相比2022年预计下降幅度为30%,将创下“历史新低”。

  如下:

“酒司令”一语成谶:白酒大滑坡真的来了

  白酒产量滑坡,其诱因必然来自于市场消费量的减少,由此所带来的是白酒行业竞争更趋激烈。对此,“水月的投资笔记”以如下文字进行了描述:“最初是外围酒,然后是品牌酒,现在火已经烧到了核心品牌酒。泸州老窖砍价保量,五粮液砍量保价,金字塔顶端的那家金融产品酒也迟早要下来的”——这里所指的金融产品酒,自然是贵州茅台无疑。

  专家一语成谶:

  白酒大滑坡真的来了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最近的三四十年间,白酒行业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在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商品从稀缺到逐渐丰富、产品生产方式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消费日渐多样化、健康消费观念深入人心、饮酒人口和消费结构明显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 白酒产量下滑、白酒消费群体走向萎缩、白酒竞争日渐加剧,将成为一种明显趋势。

“酒司令”一语成谶:白酒大滑坡真的来了

  而上述趋势,早在1998年的时候,就已经被业内专家刘锦林先生所预言到。当年,在一次采访中,刘锦林先生给出了自己对白酒市场未来发展的判断,他说:在未来二十到三十年间,白酒行业将会出现一次“大滑坡”,滑坡的表现将会是产量下滑、消费萎缩、白酒的消费群体明显减少……现在看,专家当年针对白酒行业做出的预测,可谓是一语成谶,白酒行业的“大滑坡”真的来了。

“酒司令”一语成谶:白酒大滑坡真的来了

  做出上述预测的专家何许人也?——刘锦林,原中国酒类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5年因病去世。他在计划经济时期曾担任国家商业部酒处负责人,负责各省市名优酒计划调拨,他熟悉酒类生产,熟知国内外酿造工业的购销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在酒类生产和流通领域拥有着很高声望,是中国酒类行业的专家和权威人士,在业内被誉为“酒司令”。

  三年疫情让“黑天鹅”起飞了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白酒行业也不例外——后疫情时代,在经济大环境影响下,购买力下降、消费疲软、库存增大、市场难动销等等问题,成为逐渐向白酒市场加压的一根根“稻草”,白酒消费市场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三年疫情只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它虽然是导致白酒行业“萎”靡不振的导火索,但却并非根本原因。事实上,在疫情之前,白酒行业已经存在产能过剩、消费市场萎缩、替代产品增多、年轻消费群体不再追逐白酒等问题。

“酒司令”一语成谶:白酒大滑坡真的来了

  按照专家刘锦林当年的预言逻辑,他认为,白酒市场势必会受到人口结构、健康消费观念、替代产品增多、消费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他个人分析判断中的“大滑坡”。

  如今,这种趋势已经显现,三年疫情作为一个“黑天鹅”事件,成为促使白酒行业进入现阶段行业大调整的助推力之一。

  白酒行业“马太效应”尽显

  在大多数白酒品牌市场陷入困境的同时,白酒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茅台、五粮液营收突破千亿,成功实现了在白酒行业的一骑绝尘;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古井贡等头部企业更是领航“百亿俱乐部”,向500亿目标发起冲击;而当年被高度推崇的“当好县长,办好酒厂”的经验早已失效,县办的酒厂很多都成了昔日黄花。

  在当下的白酒行业,一些头部酒企、地方龙头凭借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渠道霸权等优势,在逐渐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极大地挤压了中小型酒企的生存空间。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份额逐渐向优质白酒企业倾斜,在这种背景下,白酒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而2023年,或许会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白酒行业在生产、渠道、市场、消费等环节都将重新开始洗牌。

  “千亿之梦”和“百亿厮杀”

  尽管白酒行业整体呈现出下滑趋势,但仍有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身为行业头部中的“头部品牌”,茅台已经实现了“千亿梦想”,五粮液依然在紧跟茅台的步伐,向“千亿之梦”发起冲击。

  与此同时,白酒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之间展开了一场以“百亿营收”为目标的市场搏杀,随着今世缘、西凤酒、身为茅台集团大单品代表的茅台1935跻身“百亿白酒俱乐部”,白酒行业将迎来一场“百亿团战”,越来越多的酒企会将冲刺百亿营收作为自身在白酒行业赢取更好占位的奋斗目标。

“酒司令”一语成谶:白酒大滑坡真的来了

  在这种行业格局下,白酒企业必须寻求变革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一方面,白酒企业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口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白酒企业也要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白酒行业正在出现的“大滑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未必是坏事,这将倒逼白酒行业从“存量竞争”,最终走向一条以“高质量”为导向的发展之路。